谈谈定购 M1 Pro 的 16 寸 MacBook Pro 后的一些想法

10 月 19 日的凌晨 1 点熬夜看了 Apple 关于新款 MacBook Pro 的发布会后,可以说我终于等到了我想要的电脑了(除了刘海不是期待中的)!今天白天已经可以下单了,在犹豫了一个白天后,晚上我正式下单订购了 M1 Pro 的 16 寸 MacBook Pro,具体配置如下:

  • Apple M1 Pro (10 核中央处理器、16 核图形处理器和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
  • 32GB 统一内存(定制)
  • 1TB 固态硬盘

MacBook Pro M1 Pro.png

这个配置就是在 16 寸 MacBook Pro 的中配款的基础上,把 16GB 的内存定制成了 32GB,一共 23499 元,并且它就是我在看完发布会后想购买的配置,在想了一天之后,我依然没有改变想法。

在这个背后,有我自己的一些选择逻辑。自然脑子里也有各种其他声音,比如:「为什么不选 M1 Max + 64GB 内存?平摊到 24 个月也不差几块不是?」于是,我想理一理我的选择逻辑。

首先,这是我目前用的电脑,MacBook Pro 2018 款,配置如下:

  • 处理器:2.6 GHz 六核Intel Core i7
  • 内存:32 GB 2400 MHz DDR4
  • 存储:512GB
  • 图形卡:Radeon Pro 560X 4 GB

购买这台电脑并用了三年多后,我已经在社交网络上已经吐槽过很多遍了,这次就不打算吐槽了。比如著名的键盘问题🙄️

我用这台电脑,主要用 Xcode 做 iOS + macOS App 的开发,偶尔也会用 Visual Studio Code 做点 Web 开发,平常会用一些基于 Electron 的 App,如 Spotify、Figma,当然作为原生应用的开发者,也用不少原生应用,比如用 Reeder 来看 RSS。

关于 CPU & GPU

CPU 的性能是我这次更新电脑最大的动力。其实去年我就差点想买 M1 了,主要是两点阻止了我:最高只有 16GB 内存,并且没有我想要的 15/16 寸屏幕。

这次 M1 Pro(Max)的 CPU 性能比 M1 还快 70%,简直炸裂。期待最终收到货后,让我更震惊。

在过去用电脑的经历中,我深知自己没有影视制作、游戏和多于两个外接显示器方面的需求,于是我很明确 M1 Max 这种级别的 GPU 我是完全用不上的,M1 Pro 的 16 核 GPU 足矣。更何况 M1 Pro 和 M1 Max 的 CPU 性能是一样的。

于是我才比较坚定地选择了 M1 Pro,不想浪费 Max 那么好的 GPU。

关于内存

对我来说,32GB 的内存差不多是刚刚好,基本上不会不够用。当然内存这东西,多多益善,基本上是有多少会用掉多少的。但即使只有 16GB,其实也能用下去的,今年我有过用 16GB 电脑做开发的一段经历,没那么影响工作,甚至可以更专注。基于此,我决定继续保持现在的用电脑的习惯,也就继续保持在 32G。

随着 Electron 类 App 越来越多,32GB 内存肯定会不够用,这是时间问题,毕竟这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三五年后不够用了怎么办,那么就像用浏览器一样,少开几个 Tab(App)吧。就和浏览器 Tab 一样,我并不需要真正同时用那么多 App。

关于硬盘

硬盘是本次对我来说仅次于 CPU 的最大升级了,从 512GB 到 1TB,我很明确 1TB 够我用了。毕竟我也没有影视制作方面这种特别需要存储的需求。

之前用 512GB 的硬盘时,因为 Xcode 的编译、Web 开发等等都会产生大量临时文件,硬盘很容易满,于是需要定期清理。升级至 1TB,不是说这些事情不会发生了,只是定期清理的周期可以拉长不少了。甚至我可以考虑装 macOS 双系统了。

总之,硬盘基本上也和内存一样,都会有把它用完的时候,主要还得要靠平常的清理和整理的习惯。

小结

写了这么多,我想说这次购买电脑和逻辑和上次买 iPhone 13 Pro 256GB 是类似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尽管那次 iPhone 13 Pro 的购买差点让我翻车(见《记一次容量降级带来关于「整理数字空间」的思考》。

谁都知道花更多的钱、把配置直接拉满买来的东西,肯定是最好的,但最关键的还是用这个东西的人,能把它发挥出来多少,以及用它创造多少价值,这才是它作为生产力工具被选择时需要好好考虑的地方。

每个人对工具都有不同的用法,甚至工具本身会来塑造人的使用习惯,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希望看完文章的你,也能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构建你的互联网档案

MarkMark

MarkMark 是一款全新的应用程序,专为帮助你收集和整理文章、网站和各类网页而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个书签应用或稍后阅读应用,而是超越了这些功能。

11 Comments

king

m1系列芯片貌似没有办法装双系统吧。。

tualatrix

补充了一下,macOS 双系统应该是可以装的吧?

king 回复 @tualatrix

哦哦,我以为是macos和windows 双系统,没有想到macos双系统是什么使用场景

tualatrix 回复 @king

比如我要维护 macOS 的 App,装个双系统比较方便,有新的 Beta 系统时也方便测试。毕竟这个没办法像 iOS 一样直接系统跑模拟器。

Terry 回复 @tualatrix

只能装Windows ARM虚拟机,但是不能编译x86框架的程序

为生产力点赞!

对于纠结党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Lee

有理有据,赞

马春杰

请问大佬平时用MacBook的时候是一直充着电使用吗?听说一直插电使用对电池不好。

不知道大佬是一直插电还是先充满电,再拔下来用到差不多没电的时候再充电?

Alex

没必要,macOS有电池管理,它会学习你的充电规律,并会在熟悉之后在你长时间插电的时间段里控制电池不会充满,只会冲到百分之七八十左右就停止充电。如果你预知到稍后临时有事需要带电脑外出,可以提前点击电池图标后在弹出的菜单里点击立即充满

今天在看到推上看到有人发了京东北京地区有政府补贴以旧换新的优惠,Macbook Air M3 一个我“觉得”很适合我的尺寸和配置组合只要8千多,一瞬间动了心,想着虽然现在预算不那么充足,但可以让北京的朋友帮忙买了吧,「早买要享受」、「省下来的时间和带来的体验,让花钱是值得的」。但是首先立刻去了一个苹果店再次体验了一下 Air,发现还是有自己心里打鼓的地方(突然发现键盘两侧没有扬声器,和目前使用的2019 13寸 mbp不一样),其次是隔壁的 mbp m3 13寸厚度虽然比不上 air 吧,但也还行吧。总之,我不确定这次如果冲着优惠买了的话,真的是因为我心里明确它完完全全能cover我未来的使用场景,还是说以薅羊毛为主、但只是模糊地认为“都m3了,即便是air(喜欢它的手感)不是pro,但肯定比2019款的性能强,绝对错不了”这样不太理性冷静的选择逻辑。最终还是决定冷静地放弃了,目前手机的电脑也不是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慢就慢点吧,未来创造出足够的价值之后,换电脑的时候会更开心。

特此留言,这篇印象中记得的文章提醒着我,把自己的想法理清楚知道取舍的都是什么的时候,才是花钱不会有犹豫和可能的遗憾的时候(maybe 还会有遗憾,哈哈哈)

Leave a Comment